第九零五章 云踪飘渺
最后,神猿凭着自己单纯的想法,仿照高人伐毛洗髓,来给原文忠传输功力,原文忠所受的功力甚多,可它却不知道适时调息。 故在连续三个夜晚之后,它的功力已全部输在原文忠身上,尽管他一时尚不能融化,但就目前功力言,原文忠虽然还是个孩子,却已超过一般江湖高手了。 萧逸深地叹了一口气,道:“文忠,它是死了,却成全了你的一生,它也做了一件慈母一般的事情。” 萧逸的话,说得十分低沉,连这石室中的气氛,也转变了一样。原文忠只叫了一声“师父”之后,又扑入他的怀里,哭出声来。 他们将神猿移人另一间石室,萧逸以指代笔,写下了“忠义神猿之墓”六个大字。 写完,萧逸没有说话,只是拉着原文忠的手,走过这不算短的甬道,又回到他们的石室中。自此,萧逸更是加紧督促原文忠每日练习武功。 原文忠却是禀赋过人,小小年纪,终日沉默寡言,只以练功为念,且闻一而知十,凡各种精奇招式,无不能融会贯通。萧逸心中之喜,自是非言语可以形容。 他到这碧落谷来,已经大半个月过去。可碧落谷四季都笼罩在浓雾之中。这里见不到太阳,也见不到风雪,唯一显著的事实,或许是因为功力增加的缘故,原文忠明显长高了,剑术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原文忠近来也跟着修炼剑法,“干将”宝剑,施展开来,已是非同凡响。 这日萧逸修炼结束,只觉神清气爽,似有进了一层。他抚着原文忠的头,泛着得意的微笑。是满足,是欣慰,他不知自己完成了什么,也未想到以后的事,只是盼望着这个由神猿抚养大的孩子,将来为武林中放了异彩。 随着“碧落谷”内积蓄的食物消耗殆尽,原文忠在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已成长得如小牛一般壮实,虽然不高,确十分结实,浓眉、大眼,皮肤黄黑,是个五短身材。 萧逸望着他,知道不能在此继续逗留了,他必须要出谷,去燕国炎龙王城,赴慕容恪之约。 而他又不方便带着原文忠,当即吩咐了原文忠几句,又准备了许多吃食,吩咐他应练的功课,自己也就迳向谷口奔去。 临行之前,他约定了重返碧落谷的日期,但世事沧桑,待他再度来此地时,碧落谷已是面目全非了,此是后话。 且说萧逸出得“碧落谷”后,再次出现在寒潭之前,左侧又乍见绿影一闪而没,或许绿影也没有想萧逸会突然再次出现。 这一次,他看得异常清楚,这绿影乃是一头绿色的鹦鹉,但从它飞翔的速度来说,显然受过严格的训练。 萧逸并未迅速离去,只是望着绿影出神。蓦闻一阵歌声传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萧逸心中顿时一动,循着歌声,径直向谷外走去,那头绿色鹦鹉停在一株小松树上,它绿油油的羽毛,十分美丽。 萧逸正欲上前,瞧见松树下端坐着一个人影,一袭青衫,脚传登云履,面如满月,一副慈和之态。 萧逸躬身一揖,道:“晚辈冒昧打搅老前辈……还未请教?” “少侠言重了,一切自有定数,况且南荒这一场大劫,还需少侠力挽狂澜。我这里有数语相赠,愿少侠能极力振作,勿负重托……” 话一说完,便振衣而起,人即远纵,瞬间消失无踪。萧逸不便施展瞬身术去追,只得躬身相送,因为这些世外高人,自有他们的怪癖。 最重要的是以萧逸如今的修为,探查术竟然看不穿对方的修为,那只说明一件事,对方最低也是宗师级别的武圣强者,如果想要对萧逸不利,萧逸根本没办法反抗。 这所谓的南荒大劫,萧逸也是心中一突,除了上古四凶之一饕餮缙云空之外,尚有武帝封子痕在燕王古墓内以自身镇封九幽惊煞之气,这些都足以给南荒造成巨大的灾难,可是听这老者一说,好似他对这些灾难都知晓似的,仰或者还有其他更大的灾难? 而那个绿色鹦鹉,紧接着也是一晃而没。萧逸好生惆怅,连人家的姓名都未曾打听。但一抬头,便见那松树上,留有一排字迹,上面刻着二十几个方方正正的小字。 “穷宇宙天,看万事微。南荒之乱,大劫之始。已入劫中,避无可避。力挽狂澜,劫后涅槃。奇门遁甲,可堪乾坤。” 萧逸一时体会不出雨中涵意,尤其后面语意未尽,故而望着这一排字,说不出话来。只可惜留下这只言片语的高人,萧逸已经与其失之交臂。 萧逸一面自责,一面苦苦思索,难道要自己研究奇门遁甲上面的内容么?只是一想到南荒的大劫,将以何种形式开始,何种形式结束? 他伫立良久,终于向这雾中盆地,深深一揖,说道:“如果真的如前辈所说,我辈自当迎难而上,不畏惧不退缩。” 说完,他转身径直向谷外走去。他没有再次施展出绝世神功,只是缓缓而行,约有一顿饭功夫,才走出这个谷底。他也没有再攀高峰,而是沿着山脚向东去了。 这日,他停在一座小镇上,歇在唯一的一家客栈中,没有人注意他,也没有可以谈话的对象。 第二日又继续东行,他成为游方的学子,唯一的不同,便是他的脚力更胜,耐力更足,直到他站在一座巍峨的大城门之下。 经过打听,才知道这是燕国的三大都城之一的荆棘城。 这时他老练多了,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尤其是这一段时间,他要查访魔踪,放弃了昼夜奔驰的作风。 他变得更加成熟了,他的衣服和那学生方巾,配衬他犹如玉树临风一般。 店伙计见到他,招待得十分殷切。他的打扮,是属于特殊人物,特别是在燕国境内,近几十年来,燕国大肆招募文人,也大大地提高了燕国读书人的地位。 甚至在一般人看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要是一袭儒衫,一顶方巾,就算身上一文不名,也不会饿着肚子走路,这时燕国对读书人的尊敬,何况荆棘城的文风本来就十分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