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专访
专访之前,记者也收集了张凡的资料,越来越震惊。 根据资料上的显示,那位年轻人才二十六岁,毕业两年左右,回家乡打拼才半年多,可硬生生打拼出现在的基业。 从种植蔬菜起家,不仅自己搞,还带领村民们一起做。 目前,张凡主要种植水果,以及现在搞的养殖业。他的草莓,曾经在日本东京的高级市场引起哄抢。 就在张家寨,种有草莓、黑皮西瓜、葡萄等高级水果作物,预计年产值好几千万。 越是研究张凡的起家史,他们就越会发现这是一个传奇人物,旁人很难复制。那么,他们这个专访就也有意义。 于是,他找到黄石镇的领导,表示他们想要将张凡的专访搞得正式一点,镇政府能不能帮忙,按照他们的要求提供场地跟布置场地? “我们是想要将张凡先生宣传为你们黄石镇的标杆人物,不能随意、马虎!”记者他本身还兼职一点主持人的工作。 说起来,茶县的电视台就是一个笑话。虽然说是茶县的电视台,可里面的节目超过一大半都是转播其他电视台,比如央视等。 真正属于自己电视台的节目时间,只有短短的八九个小时,非常可怜。而且那八九个小时的时间,有两个钟头的本地新闻时间,另外就是两个节目,其中一个就是关于农业产生的节目,另外一个才是播放一些过了时的电视剧。 当然,本地台的收视率也是惨淡,就连自己茶县的人都不买账,收看的人屈指可数。 好吧!这么一个电视台工作,只能说自己倒霉,混得非常惨。原本应聘主持人的程文强竟然还让他简直记者的工作,当时就让他有种哔了狗的感觉。 镇里的领导一听,马上重视起来。只有他们才清楚,张凡在他们黄石镇有多重要,说是标杆人物,那是实打实的,没有任何的水分。 既然县里想要将张凡当成一个标杆人物宣传,他们黄石镇肯定积极配合,说起来这事他们领导也有面子。 于是,有领导马上吩咐下去,让下面的人快速布置场地,一定要弄得像模像样一点。 此事张凡并不知晓,以为所谓的专访,也就是随便问几句话,毕竟不是什么大人物,无非就是程序式的问答而已。 “凡哥,专访那边准备好了。你看,什么时候去?就等你了。”周世宗对此也很重视。 刚刚的风头都让他出了,作为自己的老板,不能默默无闻呀!即便政府领导不帮忙布置场地,他也会让人做准备。 “快去吧!我们不需要你陪同,都不是外人。”杨镇长跟罗书记笑道。 他们当然也希望自己镇的企业家名气更大一点,对镇的名气提升很有帮忙。尤其还是张凡这种关心家乡发展的实业家,引领全镇经济发展的能人。 以后大家提到张凡,前缀都会加上黄石镇,挺光荣的事情。 “行,那我去回答几个问题就回来。” 看着张凡匆匆离开,杨镇长他们才露出狡猾的笑容:回答几个问题?你也想得太简单了。 到了专访现场,张凡愣了愣:“没必要搞成这样吧?” “大家都觉得不要太马虎。”周世宗还让人拿来镜子、梳子等,似乎要让人帮张凡先整理一下仪容。 张凡摆摆手:“算了,就这样吧!” 说完,他就走进镜头,朝主持人走去。 “欢迎我们黄石镇最杰出的企业家张凡先生,也是今天这养猪场的老板……”主持人一边跟张凡握手,一边介绍张凡给镜头。 等张凡坐下来,主持人接着说道:“首先,恭喜张凡先生的养殖场顺利开业,也预祝生意兴隆!” 好话肯定要说足,他们这些媒体记者,刚刚周世宗,也就是这养猪场的总经理封了大红包给他们,自然就得替养猪场、替张凡这位大老板说好话。 扛摄影机的大叔都偷偷拆开看过,一千多的大红包,主持人的就更加厚了。 收到那么厚的红包,机会可不是那么多见。混他们这行的,油水可没有多少,工资也不算太高。 反正人家拜托的,也不是什么违反纪律、法律的事情,也就欣然接受。 因此,他们也很给力,摄影的大叔镜头拍得很到位。 “谢谢!”张凡抱了抱拳。 “可能电视观众们对张凡先生还比较陌生,不过没关系,相信以后大家会记住这位传奇的家乡企业家。” 主持人开始把张凡的发家史简单介绍一遍,什么半年前回到家乡,就开始毅然投入蔬菜种植行业,带领家乡人打造出全茶县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是什么原因,让张凡先生你产生回家乡发展的念头呢?而且还是搞无公害蔬菜,以及现在开始涉及养殖业。整个产业,我听说产值接近一个亿。”主持人竖起一根手指。 他着重强调一个亿,这个产值,放在经济不发大的地区,是非常了不起的。 “这就得从我大学攻读的专业说起,我是读生物繁殖专业的。大家也知道,这个专业在城市不好找工作。说起来,毕业的一年多,我做得并不顺心,感觉努力了那么久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并没有施展空间。当回到家乡,看到家乡落后的情况,就忍不住心想:是不是可以留下来发展?”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不仅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了正途,还顺利地打开了市场。绿色食品、无公害这个概念社会谈论了很久,也一直都在努力。不过,要做到真正的无公害几乎没有,我认为是一个机会。” “在这,我得感谢一个人,让我赚到第一桶金的陈哥,他给了我机会跟胆量。如果不是一开始的顺利,我就不可能放开手干。” “那么,接下来你的计划跟展望是什么?能不能跟大家透露一下?”主持人认真听,微微点头,组织下一个问题。 “在我们这些乡村,基础设施、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的特殊性,就注定我们只能走三条路,分别是种植、养殖跟旅游。搞生态农业,结合生态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