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千三百七十八章 太极生两仪
小公主将一小捆蓍草交到了展步的手中,当展步看到这些蓍草之后,顿时眼睛一亮,这些蓍草的茎光滑无比,颜色已经稍稍泛紫,如稍稍蒙尘的铜杆一样,有一种古朴的质感。 不用多看,展步就知道这是一副好的卜卦蓍草。 《万行经》中有如下记载:蓍生地,于殷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色,一千岁上有紫气,下有灵龙神龟伏于下。 也就是说,蓍草从出生到死亡,足足能活一千岁,一百岁以上的蓍草,才能生出四十九根茎,这时候的蓍草就可以拿来噬卜了。而五百岁以上的蓍草,才渐渐干实,七百岁以上的蓍草不再生枝叶,九百岁以上的蓍草则浑身发紫,色质如铁,一千岁以上的蓍草,浑身有紫气环绕,根部有灵龙或者神龟趴伏。 展步仔细推断了一下,小公主给展步的这一小捆蓍草,应该介于七百岁到九百岁之间,枝叶已去,紫色将成未成,这已经算是蓍草中的上品。 此时展步对小公主点点头,然后说道:“不错,这东西的年份足够,用它来测算幽后的下路,应该更为准确。” 小公主听到展步这么说,顿时点点头:“嗯。”一边说着,小公主又取出了一块平盘大小的龟甲,龟甲黄白相间,崭新的花纹如同打了蜡一样。 这时候小公主一边把这东西递给展步,一边对展步说道:“展步哥哥,柳树伯伯说了,孙封堡的河里很少有龟,可是今天却忽然来了一只壮年的大乌龟,柳树伯伯觉得这龟有灵性,于是把龟抓来做了这样的龟板,让我交给你。” 展步听到小公主的话之后顿时又接过了那新鲜龟板,实际上,用龟板卜卦,最好的材料就是这种壮年乌龟的龟板,而不是越古老的龟板越好。 在龟卜法中,第一步便是选取龟板,古籍中有记载:选龟以大者为佳,小者不用。颜色以黄白明润为佳,灰者昏暗者不用,老而枯朽者不用。 现在老柳树已经把龟板给自己选好了,展步想要动用龟卜法,只要自己进行其他的程序就行。 当这些东西准备好之后,展步就对小公主说道:“奕舒,你站在一旁不要乱动,我要开始演卦,推算幽后的下落。” 小公主听到展步这么说,顿时用力的点点头,然后她对展步说道:“奕舒相信展步哥哥,幽后姐姐一定不会有事的,她一定会归来。” 小公主说完之后,就后退了几步,然后转过了身,替展步护法,防止外物打扰展步。 而展步此时则取出佛香,在幽后消失的地方点燃,同时展步跪了下来,心中想念幽后的模样,祈求上苍给自己一些指引,让自己可以获得关于幽后的消息。 焚香祈求,这是动用噬卜之法必须的一个程序,焚香是敬神敬天道。 因为动用噬卜是为了让天地间的冥冥天道与神明给自己一丝指引,求卜的人敬天敬神,所问的卦象才会敬卜卦的人。 而祈求,则是把心中所想的事情告诉天道,天道知道了你想要问什么,才会准确的赐下卦象。 所谓无事不问卜,如果心中无事,只是好奇而随便起卦,那么老天都不知道你想问什么,出来的卦象肯定千奇百怪不足为信。当然,问卜也不可以问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小事不足以被天道记录和推演,所以许多时候,推演小事更容易失灵。 自然,问卜更需心诚,风水师无论是给别人问卜,还是自己问事,都必须心诚,心诚则灵。 伴随着佛香的袅袅升起,展步在心中一遍遍呼唤幽后的名字,希望能触动天道,让天道帮自己找到幽后的下落。 终于在某一刻,展步的心中仿佛划过了一道光,一种特殊的感觉涌上展步的心头,展步明白,这一定是自己触动了上苍,这个时候就可以动用蓍草了。 于是展步双手合十,对着苍天一拜,然后,展步拿过来一小捆蓍草,接着展步就开始点验蓍草,点验完毕之后,展步心中稍稍点头,蓍草共五十根。 五十,是大衍之数,《易经》中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意思是说,大衍之数为五十,卜卦的时候呢,需要从五十根蓍草中取出一根存而不用,也就是说实际用来占筮的蓍草共为四十九根。 此时展步将五十根蓍草握在手中,然后抽出一根放在自己的正前方,这一根蓍草并非无用,而是它代表了太极,是天地未生前的太极,正所谓大衍之数,遁去其一,方能生万物,所以这一步是必须的,不可以直接准备四十九根蓍草。 当代表太极的蓍草摆在展步的正前方之时,展步的手中只余下了四十九根蓍草,这四十九根便可以用来占卜。 这时候展步依照易经“分而为二以象两”的指引,随意的将手中的蓍草分开,左手一小捆,右手一小捆,这两小捆便是两仪阴阳,便是天地。其中左手的部分为天,也是阳;右手的部分为地,也是阴。 结合大衍之数遁去其一,其一为太极,而这一步则是“太极生两仪”,从此分阴阳造化天地,可以演卦。 这一步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最关键,有“鬼谋”之称,需要分两仪的人意念专注而不可心生杂念,只有保持意念专注,才能天人合一,才能从偶然中获得一丝丝指引。 紧接着,展步又从右手的蓍草中取出一根蓍草,夹在左手的小拇指和无名指之间,这一根蓍草是从代表地的右手中取出,代表了人。 如此一来,代表了天、地、人的三才已经凑齐,也就是应了《易经》中的那一句“挂一以象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