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真实或虚假】
青春文学出版社。 在《一粒尘埃》热度刚起的时候,出版社就已经盯上了这部小说,后面小说震撼完结,话题在文阅论坛越来越热,在第一时间莫小乐编辑就已经在联系南明朗,打算出版发行这部小说。 但是现在关于《一粒尘埃》的负面话题越来越多,关于《一粒尘埃》不是由真人真事改编,作者就是无耻地为了工,为了火,故意欺骗大家,弄出一个真人真事的噱头。 简直就是无耻至极! “小乐,你看要不要先暂缓和《一粒尘埃》签约出版这件事,现在网上负面评价这么多,找不到包十一,就在人肉攻击那位作者南明朗。” 莫小乐一听出版社主编张峰这话,居然想着要暂缓,取消和南明朗签约,不禁说道:“老大,就算这个故事不是真人真事,也没有关系吧,这个故事本身就很精彩,啊,无论文笔,还是故事情节,真的都非常精彩。” 莫小乐自然为《一粒尘埃》,为南明朗说话,她为这个故事感动过,落泪过,哭过心酸过。 这些并不是假的。 她是真的为这个故事而感动,感到震撼。 主编张峰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现在网上那么多负面攻击,完全都盖住了小说本身,叹道:“你说他也真是的,写小说就写小说,何必要故意多此一举,弄出一个什么真人真事改编的噱头。” 莫小乐没有回答。 虽然她也不明白,但是她并没有觉得不对。 因为在她看来,这个故事真的就是真实发生过的,不然怎么会那么真实。 真实到他们都不忍直视那份残忍。 “你也去联系一下这位作者南明朗,问下他究竟是不是真人真事改编的。” …… …… 话题攻击不断,这里面有非常多的网友都在骂,就连知名微博大V打假专业人士315也都在微博上疯狂怒怼南明朗—— “作者为了红,就可以故意炒作,骗人,哪怕是有才华,人品不行,也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圈子里。现在文娱圈就是因为这些人,变得乌烟瘴气!” 作为话题攻击源头的南明朗自然知道这一切。 南明朗看着网上那些狂喷他的评论,那些怒骂他的言语,一个个都发疯似地攻击他。 那些言语就那样直接地朝他喷过来。 “鬼系统,你说我不是不应该写那句真人真事改编?” 鬼系统对于南明朗的问题,没好气地回了一句,“南同学,你现在不是应该说这句无用的话,你应该要想办法解决这件事。” “这可是你的小说处女作,千万不要让这个真人真事改编成为你的黑历史。” 南明朗看着那些谩骂的言语,怔怔无语,他能明白有些人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是为什么在事情还没有确定的前提下,一直不停地攻击他。 作者无耻、作者丧心病狂、作者恶心、作者是个小人…… 在网友扒皮,还有一些知道实情的人爆料,作者南明朗的相关信息也就这样公布在网上了。 作者居然还是一名高一学生! 这个答案,没有让网友满意,相反愈加觉得受到欺骗,对于高中生写这样的故事,还打出真人真事的口号,更加觉得可恶。 现在就是一个娱乐至上,影响力至上的时代,在网友看来这就是这位年轻人为了红不折手段。 虽然承认作者有才华,但是网友更容易看到的是缺点,而且那个缺点,黑历史将会被无限放大。 …… 南明朗拿着手机,看着那些攻击的话,他知道他要回应。 故事是真的,本身就是真的,不单单是包十一生活的那个世界那些残酷的事,现在也有那些残酷的事发生。 他知道鬼系统说的没错,他就应该要回应,既然他选择了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加了那一句“真人真事改编”,那么他就应该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十一的故事是真的,那些故事也都是真的。 他无比确认这一点。 那么,他该如何回应这一切。 如果是包十一他会怎么做? “鬼系统,我记得你曾经说过,那些事不仅十一经历过。” 鬼系统没有想到南明朗会突然问这句话,其实这个问题根本就不需要回答,南明朗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南同学,你该不会是想……可以哦,小男人,想法不错。” …… 南明朗沉默地在论坛上回应了—— “我是南明朗,《一粒尘埃》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十一的故事是真的,那些故事也是真的。” 这样一句回应,让网友感到意外,作者总算是出面了,这下他们能直接骂作者了。 可是,很快他们就渐渐骂不出来了…… 在南明朗那句话以后,接着的是一个个链接,一个个图片,像是证据,为了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 为首那张最刺眼的证据,让所有网友都怔住了。 在那一瞬间,似乎所有的怀疑,所有的争议和攻击都变得可笑起来。 网站搜索关键词“性侵孩子”,下面搜索出来的案例却是一个接一个,再接着的关键词搜索“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砍杀人事件”,“遗弃孩子”、“孤儿院”…… 在那搜索调查下,显示的不是包十一的故事,而是非常多的那些陌生的名字。 那些不为人知的名字,就那样安静地出现在网页上。 其实有网友曾经说过的,真人真事不一定是主角真人真事,而是里面的情节是真人真事。 这样的话看似是在诡辩,但是却是再真实不过。 一点也不虚假! 那一个个清晰到再具体不过的名字,还有很多不为人知,受到伤害之后,没有发出声音的名字。 在这些人里面,或者在那些并不为人知的名字里面,或许都是那一粒尘埃。 现在很显然,他们根本就没有在意那些尘埃。 或是对那些名字,那些真实的案例已经麻痹,明明已经摆在他们眼前的真人真事,他们也没有瞧见。 又或是,已经瞧见却从来就没有进入他们心里。 不过,一粒尘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