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少年侠气初乍露 剑去剑来终见师12
. 李客对自己儿子是无比骄傲的,尤其是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殇唐,文风笔韵造诣越高,受到的敬重也就越高;尤其是在这些个商贾大户之间。许多肚子里没有墨水,或者是半知半解的商贾大户,为了充装门面,都经常招揽一些文士书生,甚至是江湖奇人到自己麾下做门客。闲来没事,就四处找人切磋切磋,以此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有学识。 李客虽说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有不少造诣。但知道自己终归是个商贾,学识再如何渊博,也无法叫世人摆脱对自己的成见,和,无法得到文人仕相那样的尊重。 李客更加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个观念,在殇唐百姓心里是根深蒂固的。李客自己虽然可以丢之不管,弃之不理,但为了李白的将来着想,却仍旧不得不按照这个观念去培养和调教李白。所以在兜兜转转,转转兜兜之下,李客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李白身上。不惜一切的想让李白步入仕途做官,往后成为宰相一般的大人物,受百姓敬重。 缘由这般期许,故而对于李白学剑成侠这个念头,李客尽管嘴上答应赞成,但心里归根结底还是有不少偏见。特别是到了川蜀,和中原商贾打上交道之后,李客就更加想让李白为官入仕。同时,也更加担心李白会因为学剑学武,而将自己懂晓的那些贤圣之书给生疏忘掉。 本来,李客还想找个机会找个理由,再向半年前那般故意出题,刁难刁难,考验考验李白。却不想,还不等李客这么去做,李白就主动送出一篇《明堂赋》;这,让李客高兴不已。 凭借着这篇诗赋,李客在众人面前是大长脸面,引得无数称赞。很快,李白的风望名声就渐渐在广汉周遭一传十,十传百传了开来。使得李白在众多文士墨客眼中,成为了一个天之骄子,和,成为了一个极其厉害的大文人。 也是缘由这般,在番番阴差阳错下,叫李白此次的广汉历练很不顺心。李白最想结交的朋友是剑士侠客,让众人称自己为侠。尤其是那些道骨仙风的高人,李白更是欲拜其门下学技求仙,炼丹炼术。 可现在经由李客这么一闹,凡见李白,凡听李白者,都称呼李白为天之骄子,或,李大文人、李大才子等。而无一者称呼、或,认为李白是剑士侠客。 原先,李白对这些称呼并不生厌,相反还很喜欢和高兴,觉着自己的才华终于得到了认可。不过,许多文人墨客见李白年才十五多岁时,都纷纷有意无意出手刁难,说让李白作些诗来看看。初入尘世川蜀的李白还很单纯无邪,虽然看出了这些文人墨客的心思,但却都无有甚样坏念,一一作诗以礼还之。其间有一首,更是把李白的风望名声又向高处大大推了一步,曰: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吹笙坐松风,泛瑟窥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 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 渐渐的,李白发现自己眼前的一切,都开始与自己的初心背道而驰。万般伤凉之下,李白这次历练就以半月有余的时息告一段落,回到青莲家中,和自己的母亲月娃、父亲李客,渡过了自己十六岁的生辰,二月二十八。 但,尽管有父母相伴,尽管有不少人齐同庆乐,可李白始终都觉得自己很孤独。一种傲立于天地之间,却无法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孤独。 想得,不可得。 殇唐七百一十六年,中旬,七月。经过几个月的沉静和反思,李白再次向月娃和李客提出自己历练的念头,想再出去见见世面。月娃自是像以前那样支持,而李客却依旧还是有不少顾虑,不想无情扼杀李白心中向往的同时,也不想李白仗剑成痴,显得左右无比为难。 就这时候,一个好消息突从天降,传到了李客和李白的耳朵里。说,唐玄宗李隆基,也意识到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个世俗观念的坏处,加之听闻了不少塞外邦国有异心异动,唐玄宗李隆基就越发觉得自己不能只‘以文治国’,必需根除殇唐百姓心中这个观念,做到以文以武,齐同治国,开守疆土,镇压番夷。 所以从殇唐开元初年起,唐玄宗李隆基就一边派兵去塞外平乱镇守,一边,则在殇唐推举‘文武同高’的新观念。让殇唐百姓除开‘以文入仕’这条唯一仕途通道外,还能‘以武入仕’,成为朝中大官。 只可惜想法容易,落实下来却是难上加难。唐玄宗李隆基苦经两年,这‘文武同高’的观念还是没有完全得到有效施展,百姓心中依旧只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个老尘世俗。觉得当今现下乃为盛世,不需要甚样‘文武同高’,更不需要甚样‘以文以武,齐同治国’。 这把唐玄宗李隆基气得不行,眼看两年下来未见多少有用成果,就日渐变得低迷,不再有甚样大心思去搭理。幸得高力士好言相劝,说‘百姓乃皇上子民,不可如此弃之不顾,必需坚持下去’。 便这样,唐玄宗李隆基又重拾以前信心,和朝中大臣开始出谋划策,推举‘以文以武,齐同治国’这个新观念。又经过一年努力,终于有了起色,许多百姓都渐渐选择了接受。使得殇唐举国上下除去尚文之风外,还形成了尚武之风,并且势头迅猛。 川蜀,自古以来就是灵山福地,尤其是在殇唐时,川蜀周遭皆是绿林森苒,未做多少开发。故,使得许多侠士名贤,又或者是求仙觅道的隐士高人,都纷纷往川蜀齐聚,欲结交良友,欲寻山归隐,等等。 李客一看自己儿子是文武双全,正符合‘以文以武、齐同治国’这个新观念。登间,李客心中顾虑便行渐消,想着李白往后无论是文也好,或武也罢,一定都能步入仕途,为官为相,受世人敬重。于是乎,七月初,李白又身上穿着雪侠裘衫,腰间挎着黑裂葫芦,手里拿着青李木剑,开始了第二次的历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