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皇帝断家务事
李清照倒是没哭,反而很生气,怒气冲冲的问赵桓该怎么办?
赵桓脑阔疼,不知道该咋办。
自己又没招惹这个女人,甚至连话都没说上两句。
这大宋皇宫是怎么搞得!为什么随随便便什么人,谁都能进来!
“官家,民女一直清清白白,夫君又是个懦弱的人,畏惧权势。他害怕,我可不害怕。今天官家必须给民女一个说法。”李清照怒目圆瞪,她是真的生气。
自己摊上那么一个夫君也就算了,结果现在自己的名声也开始变的不明不白。
这算个什么事?
赵桓敲了敲桌子,这事他真的没法处理。
自己怕是要在史书上留下个爱人妻的名头了。
他回答道:“都说了,你要是和离。朕现在已经不是开封府尹,朕管不了。你要是要和离。可以去开封府少尹,那里办。”
这是个连女子都可以留下名字的大宋!
朱琏皇后留下了名字,李清照也留下了名字。
宋真宗的皇后刘峨行交子、终结了被称为“一朝君臣为封禅而疯狂”的天书运动,更是终结了真宗时期的朋党之争。
身着龙袍亲政,也就差点登基,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留下名字的还有譬如朱淑真、梁红玉、琴操、严蕊、陈妙常、王朝云、赵香香、苏小妹、谢苏芳、唐婉、等等这样的女性留名于青史。
这个大宋的女性地位之高,绝对不是什么嫁人改姓的明清可比,甚至比唐朝更胜。
李清照在整件事上的担当,可比那个赵明诚强多了。
“官家,开封少尹李若水,根本不敢管这档子事,试问天下有人敢管这事吗?”
“这是官家的事,自然官家定夺。他要是敢管了,就是僭越。”李清照依然据理力争。
“那现在开封府尹是赵谌,你现在的和离之事,不在朕的管辖范围之内。”赵桓也坚决推皮球。
自己要是真的下诏让两个人和离,自己和李清照这关系可就说不清了。
他是不想耽误李清照,自己这大宋朝风雨飘摇,少不得用些狠厉的手段治理天下,史书对自己的评价绝对高不了那里去。
如果真的石锤跟自己有瓜葛,到时候,李清照的名声也就变得不好听了。
李清照忽然抬起头来,直视着赵桓说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男子遇到这种事,自然可以有百种理由可以脱身,女子遇到这种事怎么能逃脱!请官家教我!”
等一下,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吗?
这个大才女真的没用错地方吗?
赵桓有点懵,他怎么觉得这句话用在这里不太合适啊,有点不对味儿啊!
系统,出来翻译一下!
【……】
还有这大胆刁民,竟然敢直视皇帝!没人管管吗!
不过赵桓看到赵英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就当啥都没看见。
危难时刻方能看到一个人的本性啊!
这个赵英啊!真是靠不住!
靠人不如靠己啊,既然没有人靠得住。
还是自己来处理吧。
他正襟危坐坐好,自己一个皇帝,还能怕了她一个女流之辈?
他严肃的说道:“金兵围城,本写一诗,鼓舞城中军民士气,倒是给你惹了不少的麻烦事。”
“不如这样如何?你到延福宫皇后那里,让现在的开封府尹赵谌,给你先把你和离这事给办了。就说朕的旨意。”
赵桓决定自己先把责任担下来,省的麻烦,被认为自己是花心萝卜,大猪蹄子这类问题。
至于爱人妻这事,反正虱子多了不痒。
自己已经创造了新的记录,登基一个月干掉十六位大臣这种事,也不差这点犯人的事了。
“至于那诗,就说是上次来皇宫替中书舍人李擢求情之时,不慎遗落在文德殿,被误认为朕所做,也说得过去。”
“朕再在坊间把‘皇帝沽名钓誉,把捡来的诗当自己创作’这种话,传播开来,洗清姑娘身上的冤屈。”
“朕欲御驾亲征,兹事体大,现在事情很多。要是姑娘没什么异议的话,就这么办可好?”
赵桓想着那夏日绝句的诗词,完全是因为自己初来乍到,不熟悉毛笔,仅仅是为了练字,不出破绽。
没想到整出个这么个事。
李清照叹了一口气,附在地上说道:“官家,民女不是不识大体之人。”
“官家是大丈夫,这治国平天下,自然是为善之事。对于民女这样的小女子而言,这街坊邻居的非议,这夫君的诘问,就是头等的大事。”
“金兵围城、金兵退兵、岳飞月牙城大捷,国事稳了,民女这才叨扰到了官家这里。”
“眼看着官家要御驾亲征而去。民女这事,再不处理,就得等官家归来了。”
“民女只要和离。夫君赵明诚不堪大任,出了这档子事,扬言将民女侵猪笼。”
“可是开封府的少尹不敢办这个案子,民女实在是忍不了那日日的谩骂了,所以闯到了这文德殿,还请官家恕罪。”
“官家不必自污,这诗是官家写得,民女的诗和官家的诗,有几个字不一样,官家的字用的更准一些。”
李清照再拜,离开了文德殿,在亲从官的带领下,向着延福宫而去。
李清照施施然的离开了,留下了赵桓。
赵桓对付女人是真的不擅长。
但是对付男人,他很有一套!
他对赵英说道:“你去知会赵明诚一声,李清照这事,朕管了,让他明白些事理。”
赵英眼珠子一转,称是离开,带了三五个亲从官,披甲带刀的就往赵明诚府上而去。
赵英有些误会了赵桓和李清照的关系。
两个人无疑是清清白白的,甚至是被抄袭者和抄袭者这样的敌对关系,但是赵英不这么想啊!
官家今天也太和颜悦色了一些!
本来在赵英的预想里,应该是说不了两句话,就应该让亲从官把李清照请(reng)出去才对。
皇帝日理万机,哪里有空听你叨叨家长里短?
可是官家,今天说得这么多,最后还是给李清照做主了,这背后的意思,就极其耐人寻味了。
赵英可不是莽夫,虽然他武功高强,而且背后带着五人队的亲从官,但是他见了赵明诚第一面,就是甩给了赵明诚两盘铜钱。
共计一千贯。
赵桓脑阔疼,不知道该咋办。
自己又没招惹这个女人,甚至连话都没说上两句。
这大宋皇宫是怎么搞得!为什么随随便便什么人,谁都能进来!
“官家,民女一直清清白白,夫君又是个懦弱的人,畏惧权势。他害怕,我可不害怕。今天官家必须给民女一个说法。”李清照怒目圆瞪,她是真的生气。
自己摊上那么一个夫君也就算了,结果现在自己的名声也开始变的不明不白。
这算个什么事?
赵桓敲了敲桌子,这事他真的没法处理。
自己怕是要在史书上留下个爱人妻的名头了。
他回答道:“都说了,你要是和离。朕现在已经不是开封府尹,朕管不了。你要是要和离。可以去开封府少尹,那里办。”
这是个连女子都可以留下名字的大宋!
朱琏皇后留下了名字,李清照也留下了名字。
宋真宗的皇后刘峨行交子、终结了被称为“一朝君臣为封禅而疯狂”的天书运动,更是终结了真宗时期的朋党之争。
身着龙袍亲政,也就差点登基,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留下名字的还有譬如朱淑真、梁红玉、琴操、严蕊、陈妙常、王朝云、赵香香、苏小妹、谢苏芳、唐婉、等等这样的女性留名于青史。
这个大宋的女性地位之高,绝对不是什么嫁人改姓的明清可比,甚至比唐朝更胜。
李清照在整件事上的担当,可比那个赵明诚强多了。
“官家,开封少尹李若水,根本不敢管这档子事,试问天下有人敢管这事吗?”
“这是官家的事,自然官家定夺。他要是敢管了,就是僭越。”李清照依然据理力争。
“那现在开封府尹是赵谌,你现在的和离之事,不在朕的管辖范围之内。”赵桓也坚决推皮球。
自己要是真的下诏让两个人和离,自己和李清照这关系可就说不清了。
他是不想耽误李清照,自己这大宋朝风雨飘摇,少不得用些狠厉的手段治理天下,史书对自己的评价绝对高不了那里去。
如果真的石锤跟自己有瓜葛,到时候,李清照的名声也就变得不好听了。
李清照忽然抬起头来,直视着赵桓说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男子遇到这种事,自然可以有百种理由可以脱身,女子遇到这种事怎么能逃脱!请官家教我!”
等一下,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吗?
这个大才女真的没用错地方吗?
赵桓有点懵,他怎么觉得这句话用在这里不太合适啊,有点不对味儿啊!
系统,出来翻译一下!
【……】
还有这大胆刁民,竟然敢直视皇帝!没人管管吗!
不过赵桓看到赵英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就当啥都没看见。
危难时刻方能看到一个人的本性啊!
这个赵英啊!真是靠不住!
靠人不如靠己啊,既然没有人靠得住。
还是自己来处理吧。
他正襟危坐坐好,自己一个皇帝,还能怕了她一个女流之辈?
他严肃的说道:“金兵围城,本写一诗,鼓舞城中军民士气,倒是给你惹了不少的麻烦事。”
“不如这样如何?你到延福宫皇后那里,让现在的开封府尹赵谌,给你先把你和离这事给办了。就说朕的旨意。”
赵桓决定自己先把责任担下来,省的麻烦,被认为自己是花心萝卜,大猪蹄子这类问题。
至于爱人妻这事,反正虱子多了不痒。
自己已经创造了新的记录,登基一个月干掉十六位大臣这种事,也不差这点犯人的事了。
“至于那诗,就说是上次来皇宫替中书舍人李擢求情之时,不慎遗落在文德殿,被误认为朕所做,也说得过去。”
“朕再在坊间把‘皇帝沽名钓誉,把捡来的诗当自己创作’这种话,传播开来,洗清姑娘身上的冤屈。”
“朕欲御驾亲征,兹事体大,现在事情很多。要是姑娘没什么异议的话,就这么办可好?”
赵桓想着那夏日绝句的诗词,完全是因为自己初来乍到,不熟悉毛笔,仅仅是为了练字,不出破绽。
没想到整出个这么个事。
李清照叹了一口气,附在地上说道:“官家,民女不是不识大体之人。”
“官家是大丈夫,这治国平天下,自然是为善之事。对于民女这样的小女子而言,这街坊邻居的非议,这夫君的诘问,就是头等的大事。”
“金兵围城、金兵退兵、岳飞月牙城大捷,国事稳了,民女这才叨扰到了官家这里。”
“眼看着官家要御驾亲征而去。民女这事,再不处理,就得等官家归来了。”
“民女只要和离。夫君赵明诚不堪大任,出了这档子事,扬言将民女侵猪笼。”
“可是开封府的少尹不敢办这个案子,民女实在是忍不了那日日的谩骂了,所以闯到了这文德殿,还请官家恕罪。”
“官家不必自污,这诗是官家写得,民女的诗和官家的诗,有几个字不一样,官家的字用的更准一些。”
李清照再拜,离开了文德殿,在亲从官的带领下,向着延福宫而去。
李清照施施然的离开了,留下了赵桓。
赵桓对付女人是真的不擅长。
但是对付男人,他很有一套!
他对赵英说道:“你去知会赵明诚一声,李清照这事,朕管了,让他明白些事理。”
赵英眼珠子一转,称是离开,带了三五个亲从官,披甲带刀的就往赵明诚府上而去。
赵英有些误会了赵桓和李清照的关系。
两个人无疑是清清白白的,甚至是被抄袭者和抄袭者这样的敌对关系,但是赵英不这么想啊!
官家今天也太和颜悦色了一些!
本来在赵英的预想里,应该是说不了两句话,就应该让亲从官把李清照请(reng)出去才对。
皇帝日理万机,哪里有空听你叨叨家长里短?
可是官家,今天说得这么多,最后还是给李清照做主了,这背后的意思,就极其耐人寻味了。
赵英可不是莽夫,虽然他武功高强,而且背后带着五人队的亲从官,但是他见了赵明诚第一面,就是甩给了赵明诚两盘铜钱。
共计一千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