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章.阴阳怪气
花生时间都十分热闹。 尤其是《乡村教师》上映之前。 大部分的驻站影评人都在从正面,反面,侧面来抨击《乡村教师》,尤其是在宁江电视台稿子出来之后,这群人和狂欢一样,开始抓着华夏科幻电影元年狂喷。 :一百多年前,《月球旅行记》拉开了科幻电影的帷幕,一百多年之后,《乡村教师》又将这帷幕拉了回去。 :我不是不相信幻电传媒的能力,我只是好奇,电影要拍成什么样子,才能被开启了华夏科幻电影元年,意思是之前那些大制作的科幻电影难道都不算了? :呵呵,我看你们就是嫉妒徐睿,到时候《乡村教师》票房两百亿,史上第一电影,被编写进历史教材,打肿你们所有人的脸(滑稽) :我真的是服了你们这帮阴阳怪气的了,老实一点承认《乡村教师》是古往今来第一大片难道就这么困难吗,信不信到时候电影一上映,你们这帮黑子看了一眼就全部吐血身亡(狗头) :没用的,你们黑《乡村教师》就像往天上丢斧子,但是天空那么高远,那么辽阔,斧子就算丢的再高,也伤不到天空的皮毛。 :上帝想看科幻电影,所以他创造了《乡村教师》,你们应该感到荣幸,能够和上帝看到同一部电影。 诸如此类的言论到处都是,甚至还有一些人跑去初音视频乡村教师》预告片底下刷弹幕,不过很多都被举报封禁了。 这些发言在《乡村教师》首映前夜达到了巅峰。 有人将这种行为总结成徐睿ptsd。 因为花生言叶之庭》开始,就一直和徐睿作对,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甚至导致身的业务被砍,所以,花生实拥护者就得了一种一见到徐睿和相关作品就要去黑的病。 更不用说,自从初音视频了评分系统之后,花生的评分就已经没那么权威了,评分人数,质量,浏览数量,都跌了许多,这间接导致花生的收入骤减,所以,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利益上,花生须要初音视频干。 九月十号零点。 花生狂欢一般,迎接着《乡村教师》的首映。 他们分成三部分人。 一部分人,专注黑《乡村教师》,从预告片到演员出身,挑出一系列的毛病,就是觉得这电影不好。 比如花生村教师》条目下留言评价的那些人。 另一部分人,伪装成脑残粉,疯狂吹捧《乡村教师》,并且拉其他作品下场,踩一捧一引战,想要让《乡村教师》捧得越高,摔得越疼。 比如有些去别的电影弹幕里疯狂刷《乡村教师》的,在论坛里贬低其他电影的。 最后一部分人,装作理客中,有一说一,像纯路人一样评价作品,明褒暗贬。 不过有些人可能忘记了自己还有发言记录的存在,被扒了出来。 比如某个自媒体的大v,他在问乎评价《乡村教师》说纵使有再多特效,也掩盖不了电影里的设定为剧情让步的缺点,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是不合格的。 可没想到,他发言之后不久,就有人找到了他以前在问乎评价一部外国科幻电影的言论,特效出色,设定在保持了严谨科学的情况下,也为剧情做出了让步,更能体现出导演的人文情怀,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我给出满分。 这种双重标准很快就被疯狂复读,最后,那个自媒体大v只能注销了自己的问乎账号。 不过所有的声音,在首映第一场散场之后,都沉默了。 花生评人不少都去看了自己所在城市的首映场。 他们出来之后,一时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 很多人都还眼中含着泪水。 微博之类的社交媒体上,《乡村教师》的词条热度骤然提高,点开话题,发现几乎全都是赞誉。 各种称赞似乎都已经不太够了,这部电影是史诗般的,带给人前所未有震撼的。 这种观影体验,也是前无古人的。 正如宁江电视台的专题文章所言。 华夏科幻电影元年。 很多黑子等了一晚上,也没见到一个花生有名气的影评人发表自己的见解。 大部分影评人都在装死。 装作自己没有看过《乡村教师》。 当然,也有人拿钱办事,也不管电影好不好看,先喷了再说。 不过由于喷点实在找的不好,甚至让人怀疑他有没有看过电影,所以也掀不起什么波澜。 a2论坛,之前那位认为《你的名字》是学生实习作品的版主,在《乡村教师》上映之后,被了无数次。 他干脆当做自己出差了。 花生的群里,大家都在群策群力,找《乡村教师》的喷点。 不过基本上找不到什么能用的。 这部电影从各个角度,堪称完美。 直到这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之前阴阳怪气的言论,好像变成真的了。 《乡村教师》真的像高高在天上的存在,他们的抨击和嘲讽,就像朝着天空丢斧子。 上映首日,《乡村教师》,票房,六点五亿。 打破了华夏科幻电影的首日票房纪录,当然,也打破了华夏电影的首日票房纪录。 由于是全球上映,在欧美,这部电影首日也有不俗的成绩,只因为幻电传媒的名气在海外并没有那么大,所以还需要口碑发酵。 而且,人们在查看了排片,上座率等数据之后发现。 《乡村教师》的六点五亿首日票房,不是因为它只能卖到这么多,而是在当前排片的情况下,极限就是这么多。 换句话说,如果首日排片增多,那么《乡村教师》的上限远不止如此。 周末两天,《乡村教师》一路高歌猛进。 人们甚至发现,同期的其他电影加起来,票房还不到《乡村教师》零头的。 《乡村教师》:我不是针对你,而是在座的各位,一起上吧。 类似的梗层出不穷。 在上映三天后,黑子们似乎终于找到了喷点。 有一篇文章在微博上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