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买与卖
“二头”为洪衍武又成功开辟了一块新的“庄稼地”。 在他的操持下,“东风电视机厂”的“业务”很快就上了正轨。 也就一个星期,他们就顺利的弄到了五十来张内部票。 当然,全是后四种的折扣内部票。 这一点上,洪衍武和“二头”意见很统一,钱要用在刀刃上。 于是一万多块扔了出去,换得了五十多台廉价电视进了“天桥剧场”的库房。 可这“二头”还不满足呢,他的身心或许已经憋屈的太久了,一找着能发挥能量的地方,就无比迫切地希望尽快证明自己。 他马上又跟洪衍武进言,说希望能拨给他一万块钱,让他带着“滚子”再去海淀区花园路2号的“京城电视机”厂碰碰运气。 照他估计,“牡丹”和“昆仑”差不多,应该内部都是这种情况。 可对这件事儿,“二头”自己说完也有点后悔,因为钱数太多了,他实在吃不准洪衍武对他能否达到如此的信任程度。 但事实证明,才第二天洪衍武就把钱拿出来了。 用他的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就凭你‘二头’为哥们能舍自己的利,我就信得过你。何况就凭你这主意,也不止值这么点儿数啊,我怕什么!” 于是,就这份气度和手笔,使得“二头”更为折服。 有了心气儿,人办事就不一样了。 到了海淀之后,“二头”和“滚子”还真是卖力气,俩人租了一个当地农民的房子住下。每天中午、下午下班时间都去“京城电视机厂”的宿舍门口蹲守。 没几天又跑下来四十多台电视。 等他们打电话通知洪衍武找两辆三轮车去拉货的时候,还让洪衍武多带上一万块呢,因为后面还有三十台呢。 “二头”在电话里就兴奋地跟洪衍武说,他以后就扎这儿了。这比“东风厂”还好,厂子大,折扣的内部票得多一倍。 洪衍武听了当然是很高兴了。 可不光是为了这里的票子多,还因为“京城电视机厂”周围可是块鸟不拉屎的地方。由“二头”主动跑“牡丹”这一块呢,他自己就能在城里待着,带着“糖心儿”跑“昆仑”了。 那肯定是省心省力,比海淀这个大农村强多了。万一京城里有些其他的事儿,他也能照应得过来。 什么事儿,不用点透。人家能这么替他考虑,他也得对得起人家。 洪衍武也挺够意思。把电视机一拉回去,他回头又叫人专门给“二头”和“滚子”,拉来了整整一车吃的、喝的、用的、盖的。 至于娱乐方面倒是不用多操心,农家院其实比城里有意思,再说,不还有电视呢嘛。 于是从此,“二头”和“滚子”就算是成了驻“京城电视机”厂的“专员”了。每个月他们至少得有俩礼拜泡在这里。 其余时间嘛,只要办好了事儿全归他们自己安排,倒是满可以回城享受一下。 电视机买的快,卖得速度也不含糊。 别看十一月底天气已凉,可洪衍武他们,无论到京城的哪个旅馆或招待所,都能成功地让一些外地采购员激动的冒汗。 那些人几乎全是一个样儿,弯腰顶着一脑门的汗珠,瞪着发红的眼睛,死死地瞅着桌子上播映着的电视机。 在摆弄一番天线、旋转按钮后,只要银屏上的雪花,一降低到符合他们需求的程度。这些人就会操着各地口语方言开始划价,然后迫不及待地点票子,反倒像是怕洪衍武反悔似的。 有几个爽快人甚至一买就是三台、五台。 为什么? 一是东西难搞,二是洪衍武卖的“便宜”啊。 市面上五六百块国产黑白电视机,只卖四百八,谁还不抢着要啊? 这些人可不知道,洪衍武占了他们多大的便宜。 每台电视至少挣他们二百。而且就连提供的发票都是假的。 这是因为当时发票都是汉字写的钱数,洪衍武可没办法把真发票给他们,也就只能刻个萝卜章来懵事了。 实际上也就俩礼拜,还没到月底呢,刚到手的一百三十台内部处理电视就放了七成出去了。 按这速度完全可以预计,以后收上来肯定没卖的块。 更颇为让人意外的是,这甚至还让洪衍武手里的进口黑白电视机和彩电的价钱也上了一个台阶。 因为人的思维惯性,就是喜欢以此类推。 那些外地采购员认为既然洪衍武国产黑白电视机都这么“便宜”,其他的想必也贵不了。便顺理成章地放心解囊了。 总之,这个月洪衍武所有进项里,若论赚钱速度最快,毫无疑问当属电视机的销售。 不说别的,洪衍武他们在这买卖上一共只动用了八个人的人力,要不是这个月特殊,几乎等于十九家影院全月的收入了。这要还不算快,也就没有再快的了! 至于剩下的不到四十台国产黑白电视也没留住。因为这次遇见这么大的实惠,手里又有超低价的真发票遮事儿,洪衍武也不好再阻止内部人员享受这种福利了。 像“糖心儿”叫上“刺儿梅”,一人先挑走了一台电视机,一字儿没掏,回去白看。 而“大眼灯”他们,乃至洪衍武手底下分管十九个影院的“分舵舵主”们,每个人也都按原价抱回去一台。 关键还有人得瑟呢。 像这么划算又紧俏的东西,“刺儿梅”几乎刚弄到手,“小地主”就在外面走了风声。 虽然“刺儿梅”保密工作一直进行着,“小地主”具体也不知道“刺儿梅”他们是怎么弄的手的。可他们手里这批电视机能比商场里便宜一半他是知道的。 结果有了这么一宣扬,“小雷子”、“八叉”、“钉子”、“瑶子”、“小酸枣”、“大老屁”这些有了些交情的“把子”,可就闻着味儿挨个都来了。 都是爷们,也都是场面上的主儿,必得周全面子。还能好意思挣他们的钱吗? 得,又原价折出去六台。 特别是“小雷子”,他对自己“大哥”还真好。居然不怕烧包惹来麻烦,特意还给“老鬼”买了台彩电看。这又让洪衍武少挣一笔。 可到这儿还没完呢。别人都得着实惠了。洪衍武总不能忘了自己家里吧? 他也就用张一百五“学徒机”发票当掩护,弄回家去一台二百八的“展品机”。 家里人当然是相当满意,父母、哥嫂、妹妹、侄子无不夸他办了件漂亮事儿。 可这种熨帖也有连锁的后遗症,那就是他家里,一时就成了全院儿的电影院了。 甭管是边大爷、边大妈,还是老丁两口子带着“铃儿”,又或是老苏和苏绣,一连几天,晚上兹要有好节目,都主动奔洪家串门来。 他们对这种家电还都只有个耳闻,能亲眼感受一下电视的乐趣,就别提多惊讶,多兴奋了。 头一次播映,就让老丁瞪大了眼珠子。 “唉……出来了出来了……真出来了!” 丁婶儿也是砸嘴,不住口地夸。 “瞧瞧,多清楚。除了雪花多点,人影小点,不比看电影差……” 边大妈关心的是别的方面。 “蕴琳,你说多少钱买的?一百六十块钱?……虽然比外面倒是便宜……可买肉,也够吃好几年的呢。你们也真舍得?” 没等王蕴琳回应,边大爷倒数落上老伴儿了。 “去去去,你还民革委的大主任呢,就知道吃肉啊?懂不懂,咱能看上这,就算是提前进入现代化了。这钱值!” 陈力泉忍不住搭上话茬。 “边大爷,其实还差点呢,电视可有彩色的,现在卖小两千呢。不过您放心,咱就先凑合看看黑白的,过两年再换” 洪衍争听了一撇嘴。 “拉倒吧你,泉子!彩电?还两千?这么贵重的东西说换就换?咱小老百姓没那么高要求,就黑白的吧。要省着点使,我看这辈子也就是它了……” 苏绣自从用上了录放机,就已经经过洪衍武的充分洗脑了。她又是个嘴闭不上的丫头,这时来声援陈力泉了。 “大哥,您也别这么说。我倒是觉得泉子哥说的更有道理。时代是发展的么。别说黑白早晚换成带色的。人家外国人家里,还趁两台呢。” 老苏见闺女插口,最后也掺和进来了。 “臭丫头,你就吹吧你,外国人要两台干嘛呀,一只眼睛看一台?他烧包啊……” “哈哈哈……” 一阵哄堂大笑,让苏绣不好意思地撅起了嘴。 就这样,洪家彻底地热闹起来了。 一块堆儿看《苦菜花》、《白毛女》,边大妈和丁婶儿能抱头哭成一团儿。 一出京剧《铡美案》,能让洪禄承和老苏,把旧京几乎所有的铜锤花脸点一遍名儿,品评他们的唱腔特色。 一场足球比赛,国足的“小快灵”初显峥嵘,飙升了所有男性的爱国之心。 那时的国足还是很招人待见的,颇有点“人穷志不短”,真敢玩儿命的架势。不比现在那些上炕只认识娘们,下炕就知道钱的“球星”们。 所以老丁贸然一句“我估计想赢够呛”招得大伙儿一起指责。差点就沦为了“卖国贼”,被唾沫星子给淹了。 当然,过后还是一团和气。 总之在那段时间,就因为知道大家要来看电视,洪家晚饭变得十分仓促。不得不按照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强行把每天的晚饭提前半小时。 否则还没吃完,电视节目的播放时间就到了,赶上人家登门。自己还端着碗喝“疙瘩汤”呢,忒尴尬。 不过这种既有快乐,也有烦恼的日子倒也没持续几天。 因为一方面是洪衍武也想让邻居们都沾沾光,早就把电视机的来龙去脉都给交代清楚了。还垫了话,说谁想买,他还能帮着想想办法。 而另一方面,邻居们各自也都是知情知礼的人,天天老来打扰,也都不好意思起来。 于是各家人把门一关,私下里一合计,觉得洪衍武这门路确实挺合适。价钱比商店里便宜多一半不说,又有电视机厂出具的发票,靠谱。 一咬牙,买吧! 就这么着,观音院东院就因为洪衍武,于1978年,就全体携手并进,光荣地进入电视时代了。 这消息也就是洪衍武刻意瞒着,还托词怕别人也来求,他不让那三家邻居跟外面说。 否则真让外国记者知道。已经足够他们全体四户人家上外国报纸杂志风光一把的了。 只唯独寿敬方这个人比较另类。 尽管洪衍武白送他一台黑白电视,想让这个表叔也享受一下现代化的生活。可他这人除了鸟儿鸣,其他声音都怕吵。 这台电视机也就刚弄到他家里时,打开扫了几眼,此后就再没动过。 挺好的东西,竟直接放家里蒙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