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朱允熥赵宁儿小说阅读免费在线阅读 - 第178章 新茶(2)

第178章 新茶(2)

    既然世人都追捧皇家所用之物,那么何不.......?

    “再给云南布政司去道旨意!”朱允熥开口道,“把普洱点为贡茶!”

    “这.....”解缙有些意外,皇上登基以来从未点过任何省份的特产为贡品,为何此时突然点了云南的茶叶?

    世人都以为皇家贡品是种荣耀,其实只有当事人才知其中的苦楚。皇帝点某种东西为贡品,则必然千挑万选不说,而且还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半点差错都不能出。

    “这道旨意是明发的,还有一道暗中的旨意!”朱允熥继续说道,“贡品是贡品,但不必每年给上贡,递解赋税官银的时候,顺带手带三五斤就好了!平日不要送来,也不许送。”

    解缙更加不解,怎么都想不通。

    “点了贡品,必然劳民伤财。可点了贡品之后,天下人对此物趋之若鹜,让其身价倍增!”朱允熥笑道,“朕是想着,让云南的茶好卖一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

    这时,解缙才恍然大悟,“皇上真是一片苦心!”

    说着,他想了想笑道,“臣有同年在广东为官,说广东海关那边,除了瓷器之外,就属茶叶卖得最好!”说着,顿了顿,看看朱允熥的脸色,“臣倒是有个想法!”

    朱允熥喝着冷掉的茶水,“有想法就说!”

    “云南茶饼便于运输保存,臣以为不如让广东客商等多采购云南茶叶,贩卖于色目商人!”解缙缓缓说道。

    “这倒是个好办法!”朱允熥沉思片刻。

    西方人对于茶叶的追求和渴望从来不曾间断过,并且甚至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好比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嫁妆之中,让人瞠目结舌的除了一套套精美的景德镇瓷器之外,就是二百二十一磅红茶。

    红茶在华夏,并算不得什么好茶,却在西方价值连城。

    等到了近代,英国人偷取了华夏的茶种满世界试种。

    茶,可以堪称这个时代的奢侈品,更是对外贸易的神器。

    “给广东布政司李继维,船政课税司陈德文发公文询问可行否?其他的事,让广东布政司和云南布政司自相往来决定,每年可供茶饼多少,价格他们自己定!”朱允熥开口道。

    “臣遵旨!”

    广东的海关如今在帝国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西洋的商船万里而来,停靠在广州府。中华出产的各种货物,源源不断的装船货运。

    可其他海关不同,广州当地还有着超强的制造力。本地出产的彩绘陶瓷,墙纸,布匹,瓷砖,地板,家具等几乎是供不应求。

    如今掌管船政课税司的,是被从应天府尹的位子上发落下去的陈德文。那人当年在京城做的不怎么样,可到了广东之后。仅广州一地的海关官银,就比以前每年四百八十万,增加到了六百多万。

    老爷子当政时期,海关的船政课税基本就是摆设。

    不单是广东,各地海关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接待朝贡的藩国。藩国使节带来的货物,一概不予征税。

    而这些年,在朱允熥的授意和推行之下,商税已经从可有可无变成了国之柱石。

    凡外国藩王所带之货,五成税。其余海商,皆两成税。

    外国人总是把华夏人当成大冤种,从洪武年开始,海外各国的商人们以当地国王朝贡的名义,把货物运来贩卖。而当地的官员也好,朝中那些文官们也好,为了大明朝的脸面居然不征税。

    其中干得最勤快的就是以前高丽,他们满载而来上贡的却只有三瓜俩枣。不但贩卖他们带来的货物,还把明朝的赏赐转手就卖给西洋人。

    历史上这种情况充斥着明清两朝,高丽人一副孝子贤孙的模样长期在京城设置办事处,每年数次朝贡,得了赏赐之后转手发卖,钱财充归高丽的国库。

    “你这个提议不错!”朱允熥赞叹两声,接着说道,“由此可见,政务一事上,你也是能担当得起来了!”说着,叹息一声,“你是朕的东宫旧人,若是知道上进,何愁不能入阁拜相?偏偏就这么疲怠的性子!”

    解缙在旁一言不发。

    “你真应该去地方上历练历练!”朱允熥看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皇上,臣最近带着一众翰林学士,在修改元史中的功臣列传!臣是..........”解缙大惊失色,忙开口说道,“再说臣这些年一直跟文字打交道,地方的政务却是不甚精通。臣做不好差事,自己丢人是小,若辜负了皇上的圣心,臣百死莫赎!”

    “行啦!”朱允熥苦笑道,“你呀,一肚子歪理!”

    说到此处,朱允熥不由得叹口气,“如今朝中,可用的大臣,少之又少呀!朕多想,多些人在身边给朕分忧!”

    解缙在旁又是一言不发,低着头看他自己的脚尖。

    见状,朱允熥格外怀念一个人,李景隆。

    有他在说话永远不会冷场,而且说出来的都是份外贴心之言。

    ~~

    “皇上,该用膳了!”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白日经过雨水的洗礼,夜风中带着丝丝的凉意。

    朱允熥在御花园之中缓缓漫步,脑中思考着白天因为茶叶引起的海关等事。

    大明如今还披着当初老爷子定下的禁海的皮,但内在已经完全放开。海贸之旺盛,一日千里。

    周边各国的情况也已经了如指掌,可以预想到不出二十年,第一次大规模的航海潮和移民潮即将到来。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明的海岛链对外扩展是好事,但也要准备好应对其中的困难和不足。

    “皇上,您该用膳了!”王八耻又低声说道。

    “朕不饿,想走走!”朱允熥轻轻的说了一声,背着手继续前行。

    王八耻见状,接过前面小太监手中的灯笼,在前面照明带路。

    渐渐的,朱允熥已走到了西六宫这边,彩色的宫灯之下,锦衣宫女们的笑声,隐隐传来。

    “那边笑什么呢?”朱允熥问道。

    王八耻闻言,马上上前招手,一个小太监快步跑来,低语几声。

    “贤妃娘娘正和纯嫔娘娘说话呢!”王八耻笑道,“二爷和大公主也在!”

    “哦,这么热闹?”朱允熥微感意外。

    汤胖儿怎么忽然跑到小顺子那边去了,而且还带着孩子。

    “走!”朱允熥笑道,“去看看!”